少年甘罗 (第2/2页)
“甘罗兄弟果然少年英才,”林墨由衷赞叹,“若有机会,你可愿施展抱负?”
甘罗苦笑道:“我如今不过是个流民,能活下去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抱负?”
“事在人为。”林墨目光灼灼,“你看这咸阳城,看似固若金汤,实则处处是机会。就像我,不过是懂得辨识几种野菜,便能在此立足。你有大才,何愁没有出头之日?”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听说,相邦吕不韦广纳贤才,门下食客三千,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便能得到重用。以你的才学,若能进入吕相邦门下……”
吕不韦!
甘罗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作为曾经的官宦子弟,他自然知道吕不韦的权势。若能成为他的门客,不仅能解决温饱,更有机会接近权力核心。
“墨兄此言当真?”甘罗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自然当真。”林墨点头,“不过,想成为吕相邦的门客,并非易事。你需要一份‘投名状’,一份能证明你才华的东西。”
他指了指藏在草堆里的竹简:“这些书是死的,你的智慧才是活的。你可曾想过,如何用你的才学,做出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事?”
甘罗陷入沉思,眉头紧锁。林墨没有打扰他,只是默默运转体内气感,感受着那丝暖流在经脉中缓缓流动。经过几日修炼,气感似乎又凝实了一些,虽然依旧微弱,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五感变得更加敏锐,甚至能隐约感知到数丈外行人的脚步声。
就在这时,甘罗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墨兄,我有办法了!”
“哦?说来听听。”林墨饶有兴致地问。
“我曾听闻,吕相邦正在主持编纂一部奇书,网罗天下学问,号为《吕氏春秋》,”甘罗语速加快,“他还放出话来,若有人能增删一字,便赏千金!我……我可以尝试为那书中的‘农经’部分献策!”
林墨心中一动。《吕氏春秋》!这部杂家巨著确实是吕不韦的大手笔,也是他提升声望的重要手段。甘罗若能在上面留下印记,必然能引起吕不韦的注意。
“好主意!”林墨赞道,“但你如何将献策送到吕相邦手中?”
甘罗脸上的兴奋褪去,露出一丝为难:“这……我如今身无分文,根本无法接近相邦府邸。”
“这个你不用担心,”林墨胸有成竹,“我有办法。不过,你需要先将你的献策写出来,越详细越好。”他指了指甘罗的竹简,“用这个写。”
甘罗犹豫了一下:“这是我仅有的竹简……”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林墨目光坚定,“若成了事,莫说几卷竹简,便是黄金美玉也不在话下。”
甘罗咬牙点头:“好!我写!”
接下来的几日,甘罗闭门不出,在破屋檐下潜心书写。林墨则利用自己“识菜”的名气,为甘罗换取了笔墨(用锅底灰和动物油脂调和的墨水,以及一根削尖的木签当笔)。他偶尔会指点甘罗几句,将一些现代农学知识(如轮作、施肥、选种)用古代语言包装后说出,甘罗听后往往茅塞顿开,对林墨更是敬佩不已。
林墨则一边协助甘罗,一边加紧修炼。他发现,当他集中精神思考或指点甘罗时,体内的气感运转会更加顺畅,似乎精神力的提升也能带动修为增长。这让他更加确信,修仙不仅是肉体的锻炼,更是精神的修行。
几日后,甘罗终于完成了一篇数千字的《农经补遗》,内容详实,见解独到,不仅补充了《吕氏春秋》中关于农耕的不足,还提出了改良土壤、优选种子的方法(实则是林墨现代知识的“古代版”)。
“写得好!”林墨看完后,忍不住赞叹,“有了这篇文章,何愁吕相邦不注意你?”
甘罗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全靠墨兄指点。接下来,该如何将这文章送到相邦手中?”
林墨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事,我自有安排。不过,在那之前,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
他凑近甘罗,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甘罗听后,先是惊讶,随即眼中露出兴奋和期待的光芒。
“墨兄,你……你真是……”甘罗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终于明白,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流民少年,绝非池中之物。
林墨拍了拍他的肩膀:“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开始准备。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保持冷静,按计划行事。”
甘罗用力点头,紧紧握住了手中的《农经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