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续2 暗流汹涌与生死抉择 (第1/2页)
初平风波后的余悸
李世民虽成功洗清了谋反的诬陷,但朝堂上的气氛并未因此而缓和。太子李建成虽受到了李渊的斥责,但他心中对李世民的怨恨却愈发浓烈。他深知李世民的威胁依旧存在,必须想办法再次打压他。
秦王府中,李世民也并未放松警惕。他召集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商议对策。房玄龄皱着眉头说道:“王爷,此次虽暂时化解了危机,但太子一派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必定还会想出新的阴谋诡计来对付我们。”
杜如晦也点头道:“是啊,王爷。我们必须提前做好防备,不能再让他们有机可乘。”
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道:“你们说得对。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王府的防卫,另一方面也要在朝堂上争取更多大臣的支持。”
后宫新阴谋
与此同时,后宫中皇后也在为太子的事情忧心忡忡。她找来亲信宫女,说道:“如今秦王势力越来越大,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你们去打听一下,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削弱秦王的势力。”
宫女们领命而去。没过几天,其中一个宫女回来报告说:“娘娘,听闻秦王的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与朝中一位大臣有矛盾。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矛盾,让他们之间产生间隙。”
皇后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好,你们去安排。想办法让那位大臣在朝堂上弹劾房玄龄和杜如晦。”
于是,宫女们开始在暗中活动。她们找到那位与房玄龄、杜如晦有矛盾的大臣,对他说道:“大人,您若想在朝堂上有所作为,就应该弹劾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在秦王身边出谋划策,权势越来越大,对您是个威胁。只要您弹劾他们,我们皇后娘娘会在背后支持您。”
那位大臣听了,心动不已。他早就对房玄龄和杜如晦心怀不满,如今有皇后撑腰,便决定在朝堂上弹劾他们。
朝堂弹劾风云
在一次早朝上,那位大臣站出列,说道:“陛下,臣要弹劾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在秦王身边,教唆秦王结党营私,妄图扩大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
李渊听了,心中有些不悦。他看向李世民,说道:“秦王,你对此有何解释?”
李世民心中明白这又是太子一派的阴谋,但他还是冷静地说道:“陛下,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儿臣的得力谋士,他们一心为大唐社稷着想。这位大臣的弹劾纯属无中生有,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他。”
然而,支持太子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附和那位大臣的弹劾。朝堂上顿时又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
李渊有些犹豫,他说道:“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
散朝后,李世民回到秦王府,十分生气。他对房玄龄和杜如晦说道:“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保你们无事。这肯定是太子他们的阴谋。”
房玄龄和杜如晦说道:“王爷,我们不怕。但我们必须想办法打破他们的阴谋。”
太子的拉拢之计
太子李建成看到弹劾房玄龄和杜如晦的事情没有立刻成功,便想出了另一个办法。他派人去拉拢李世民麾下的一些将领。
他找到尉迟恭,对他说道:“尉迟将军,你跟随秦王多年,立下不少战功。但秦王如今树敌太多,未来前途未卜。你若能投靠我,我保证给你更高的官职和更多的赏赐。”
尉迟恭听了,怒目而视,说道:“太子殿下,我尉迟恭只忠于秦王。秦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绝不会背叛他。你休要再打我的主意。”
李建成碰了一鼻子灰,但他并不死心。他又派人去拉拢其他将领,但大多数将领都像尉迟恭一样,拒绝了他的拉拢。
李世民的困境与抉择
李世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朝堂上太子一派不断地打压他,后宫中皇后也在暗中使坏。他深知这样下去,迟早会有大祸临头。
他召集谋士们商议对策。长孙无忌说道:“王爷,如今局势危急,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除掉太子和他的党羽。”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说道:“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毕竟太子是陛下的嫡长子,我们若动手,恐会背上不忠不孝的罪名。”
房玄龄说道:“王爷,如今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太子他们一心想置我们于死地,我们若不反击,只有死路一条。而且,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
李世民陷入了沉思。他想到自己多年来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却遭到太子一派的猜忌和打压,心中十分不甘。但他又不忍心对自己的兄弟下手。
神秘访客
就在李世民犹豫不决的时候,秦王府来了一位神秘访客。这位访客自称是一位世外高人,他对李世民说道:“秦王,我观你近日有大祸临头之象。但你命中有帝王之相,只要你果断出手,必能化险为夷,成就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