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朱寿就是正德 (第1/2页)
天幕之上,烽烟滚滚。
宁王叛军的大纛在安庆城下猎猎招展,黑压压的军队如同蚁群,疯狂地冲击着摇摇欲坠的城防。
喊杀声、箭矢破空声、城砖崩裂声,隔着天幕都仿佛能震得人耳膜发麻。
战况,胶着而惨烈。
与之形成荒诞对比的,是另一支打着“威武大将军朱寿”旗号、奉旨“讨逆”的大军。
他们正沿着京杭大运河,慢悠悠地……南下。
没错,就是慢悠悠。
巨大的楼船在平静的运河上缓缓挪动,船帆有气无力地耷拉着,甲板上的士兵甚至能看到三三两两靠着船舷晒太阳、钓鱼的闲散身影。
一个月了,这支队伍连一半路程都没走到!
奉天殿内,洪武君臣看着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朱寿……他娘的到底在搞什么鬼名堂?”蓝玉抱着胳膊,满脸的匪夷所思,他指着天幕上那些运河上优哉游哉的船只,“宁王那小子都快把安庆啃下来了!他这速度,是去给宁王贺喜,还是去给南京收尸?”
他顿了顿,想起朱寿不久前在草原上的“战绩”,语气又带上点不确定,“可这厮……刚在鞑子那儿刷了波威风,不像是个草包啊?”
老成持重的冯胜捋着花白的胡须,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洞悉世情的寒光,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降了几分。
“要么,是他蠢笨如猪,真不懂兵事。要么……”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环视了一圈脸色凝重的同僚。
“就是他信心太足,根本没把宁王放在眼里。更可能的是……他巴不得宁王闹得更大些,最好把南京也占了!”
“等那些藏在暗处、对朱寿不满的,对大明仍然忠心的,统统被宁王这面破鼓吸引出来,跳得越高越好!到时候,他朱寿再以‘平叛’之名,挥师南下,犁庭扫穴……嘿嘿,正好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嘶……”冯胜的话音刚落,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耿炳文、王弼等武将脸色微变,文臣队列中更是有人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这个推测太狠,太毒,也太符合一个跋扈权臣斩草除根的逻辑!
一时间,殿内众人看向天幕上宁王大军时,眼神里竟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鼓劲”——宁王啊宁王,你可千万要争气,把动静闹得再大点!最好把朱寿逼出来!
不少人在心底暗暗祈祷,希望宁王能加把劲,尽快拿下南京,好让朱寿这头潜伏的恶虎早些现身,也让他们看看这权臣到底有多大能耐,或者……露出多大的破绽!
就在洪武君臣心思各异,或紧张或“期待”地关注着安庆战局和运河龟速时,天幕画面猛地切换。
不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而是那艘运河上最庞大、装饰也最显眼的楼船甲板。
一身戎装却穿得歪歪扭扭的“威武大将军朱寿”,正烦躁地走来走去,手里攥着一份文书,脸色涨得通红,如同一个被抢了心爱玩具的顽童。
“废物!都是废物!”朱寿猛地停下脚步,对着甲板上的空气跳脚大骂,声音尖利得刺耳。
“王守仁!王守仁你个老王八蛋!你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儿!吃饱了撑的是吧?!”
他气得原地转了个圈,把那份文书抖得哗哗响,唾沫星子几乎要喷出天幕。
“龙场悟道?悟出个屁!文武双全?全在给老子添堵!是不是想当圣人想疯了?还是惦记着封公封侯想瞎了心?!”
奉天殿内,朱元璋看着天幕上朱寿那副气急败坏、毫无大将风度的泼皮模样,非但不怒,嘴角反而勾起一丝冷笑:
“哼,无能狂吠!定是前方战事不利,这权奸慌了!”他太熟悉这种因掌控力丧失而暴露出的失态了。
然而,朱寿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他骂骂咧咧地展开那份文书,竟然就这么当着天幕,用一种近乎念戏文般夸张又带着浓浓怨气的语调,大声朗读起来:
“臣王守仁谨奏:
正德十四年七月廿六日,臣督率吉安知府伍文定等,集南赣、吉安、临江、袁州、抚州、瑞州、南昌等府义兵,于鄱阳湖口设伏。
贼首宁王朱宸濠,挟其妃、世子并伪丞相、元帅等,乘巨舰百余艘,蔽江而下,气焰嚣张……”
朱寿念到这里,故意顿住,撇了撇嘴,脸上满是鄙夷,仿佛在说“看吧,多能吹”。然后继续念,语调却开始变得阴阳怪气:
“……臣以疑兵惑之,诱其先锋轻进,于黄家渡水域以火攻破之,焚其副舰数十。
贼首大舰搁浅,进退维谷。臣令各府义兵乘小舟蚁附而攻,施放火箭、火铳,贼众大乱。
廿七日辰时,宁王并其世子、伪相李士实、元帅刘养正等百余人,束手就擒。
其麾下号称十万之众,或降或散,溃不成军。
此役,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仅用地方团练万余,耗时三十五日,擒获元凶,贼势已平!伏乞圣裁!”
战报念完了。
奉天殿内,时间仿佛凝固了。
刚刚还在为宁王“加油”的勋贵们,嘴巴张得能塞进鸡蛋。
蓝玉脸上的讥讽僵住了,耿炳文眼睛瞪得像铜铃,冯胜捻须的手停在半空。
文臣队列里更是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宁王……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