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小刀拉屁股 (第2/2页)
许仪有些迷惑的问道,此刻对石守信已经心悦诚服。这位石监军,谋定后动算无遗策,当真厉害得紧!
“这些人都是钟会的亲信,难道许将军要把盖子揭开,指责钟会这个大都督陷害你么?”
石守信不动声色的反问道。
许仪不说话了,他还能说什么呢?兔子急了都还咬人呢,更何况是大都督!
“许将军,把这些箭矢都拔了,现场所有箭矢都回收放好,尸体就留在此地。若是钟会当众问起,许将军就说或许是蜀军斥候所为。
但石某估计他是不会问的。经此一役,起码他会收敛点,不会在修栈道这件事上为难我等了。”
石守信轻叹一声说道,这年头,还真不能把旁人的节操想得太高。类似今夜这种陷害同僚和下属的事情,钟会大概不会嫌麻烦。
石守信记得前世钟会坑起邓艾来,好像也是下的死手。
夜里寒风呼啸着,黑暗之中仿佛有无数毒蛇猛兽潜伏其中。然而石守信却感觉,人心比这三九严寒还要冷,比毒蛇猛兽更可怕。
石守信和许仪二人带队返回大营,都是心情沉重。
“石公台,钟会……是不是会反?”
许仪凑到石守信身边低声问道,称呼都变了。
连他这种对政治不敏感的人,都闻出不对味来了!
“许将军心中明白就行了,不要说出来。”
石守信一直不回答,等他们走到大营门口,他才回了一句,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
许仪点点头,他拍了拍石守信的胳膊热情承诺道:“若真有事,公台只管来许某大营避祸!有我在,定然保你无事!”
石守信心中暗想:恐怕到时候我还真有求于你。
第二天,大军继续前行,不久在前面开路的斥候,就发现了昨夜留在那个新修栈道旁的十多具尸体,身上全是被箭矢射穿留下的孔洞。
似乎早就料到这样的结局,钟会一口咬定褒斜道有蜀军在活动,这些人是被蜀军斥候所杀,此后便不再催促许仪赶工修补栈道。
而石守信的日子也因此安稳了不少。
他受命随前锋军出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虽然很辛苦,时常要两班倒的砍树做木工,但不必跟钟会碰面,日子倒也过得去。
一连十多天波澜不惊的修路时光就这么匆匆而过,前锋军抵达褒斜道要冲“三交城”故址,此处为连云栈道与褒斜栈道的交汇点。
汉代修建的连云栈道早已荒废不提也罢,但三交城的古城遗址哨所,居然也被蜀军放弃,这是石守信他们没有料到的。
这件“小事”,似乎说明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蜀国对于魏国在汉中地区的防御策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褒斜道已经不再设防,至于其他地方如何,暂时还不能确定。
此地再向南一百里不到,便是褒斜道的南面入口石门(地名),经过此地后,就是汉中平原。
许仪不敢大意,派人向钟会求助。这次钟会没有造次,直接下达军令:前锋军屯扎三交城不动,中军在衙岭关城建立指挥部,此路由胡烈总指挥,同时在衙岭开阔地建立临时粮库,负责接收从关陇来的粮秣。
至于钟会本人嘛,居然带着后军和本部人马,掉头回去了!
当然了,也不能说回去吧,只是退出褒斜道走回长安,然后在后方督战,领着接应前方战斗的预备队,走傥骆道了!
褒斜道这一路的将领,多半都是跟他不对付的,从胡烈到许仪,以及一大堆目睹他被石守信疯狂打脸的将军!
钟会自知理亏,又无威信,明白自己在这一路已经指挥不动人马了,连忙换一路走。
这对于石守信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
钟会交代完褒斜道这一路的善后事宜便离开了,就在当天,得到授权的胡烈直接把石守信召回了自己身边。
回到衙岭的那天,胡烈在衙岭的城头为他接风洗尘,把酒言欢。
出席宴会的,有许多如许仪这样阶层和出身的骑都尉和牙门将。经过那天夜里石守信硬刚钟会,这些人都把这位石监军当自己人,宴会上一个个都是称兄道弟,吹牛打屁好不快活。
等宴席散去之后,杜预悄悄找到石守信,将他带到自己的营帐内,然后拿出一封帛书递给他看。帛书上写着那天石守信硬刚钟会,以及“栈道风波”的全过程,并写下了自己的观点:钟会狷狂,恐有不臣之心。
“元凯,这是什么?”
石守信疑惑问道。
“杜某写给大将军的密报,顺便誊抄了一份留底,原件已经交给卫瓘了。”
杜预慢悠悠的说道,拿出这封信给石守信看,显然是当面表达支持他的态度。危局之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分辨敌我!
石守信点点头,心领神会。这打小报告的事情,操作起来说简单也简单,只是细节中透着缜密。杜预是司马昭的妹夫,在官职之外,他肯定还有自己的“秘密任务”。
相信司马昭看过杜预的“密折”之后,会对钟会重新认识的。换言之,最起码杜预应该知道,钟会已经不可能返回洛阳了,就看怎么死而已。
石守信叹了口气说道:“元凯,石某窃以为,钟会后面不会消停啊。他可不是蠢人。”
“谁说不是呢。”
杜预点点头,然后压低声音说道:“最怕出现你过往说的那种情况,若是邓艾真的杀进蜀地了,到时候只怕山崩地裂!”
二人在军帐内一边喝酒一边闲聊,夜深人静时,石守信才回到自己的营帐,倒头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