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肯定不会再被降维打击了! (第1/2页)
“姜承奕的刑期只剩不足七日了。朕若是想杀他,今日杀与到时候将其与其他犯人一并诛杀,并无分别。”
嬴政解释了一句,随后有些疑惑:“你忽然要杀他,莫非是你解出这道谜题了?你从这道谜题里便看出他的过人之处了?”
李斯能成为他身边重臣,地位甚至直逼后世朝廷的丞相,是因为他的学习能力和智慧要远远超脱出这个朝代大部分人的水准。
所以嬴政对他是有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开姜承奕谜题的自信的。
而李斯要杀他,恐怕也是看出了这样的大才并不容易掌控。
留下可能徒生变数!
果不其然,李斯点了点头:
“不错,陛下口中的这位......姜承奕的确如您所说,是一位大才!他随手留下的这个谜题,看似是炼丹之道,实则......却是治国之道!”
嬴政心下有些得意。
他看好的人自然不简单,能让李斯都感到震撼和危险!
但同时,他也觉得李斯表现出的震惊的反应有些太大了。
姜承奕是大才不假,但总不至于仅仅是留下一个谜题,就让在大秦掌管大多数内政和立法的官员都这般震惊。
这岂不是说他大秦朝堂绝大多数人都不如姜承奕一个囚犯?
况且哪怕他自己懒得解谜,但也多少能猜到谜题的答案是什么。
无非就是能削减掉焚书坑儒带来的影响的法子。
对他而言,只要能将赵高、胡亥等人的权柄在他死前慢慢剥离,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掉叛乱问题。
他下意识觉得这就是姜承奕口中延长国祚的灵丹妙药。
只不过他向来比较谨慎,这才叫了李斯前来解谜,想看看李斯是否能发现一些被他遗漏的蛛丝马迹。
所以他对李斯如此之大的反应极为不理解。
不过李斯很快就让他知道了自己被姜承奕的谜题感到震撼的原因:
“微臣不是很懂炼丹。但也能看得出,火候过旺,金石俱焚;火候过小,不达内里;衡器失衡,倾覆可待!”
“若大秦为丹炉,百姓就是火!火能成丹,亦能毁丹!若是火势过猛,甚至能让丹炉倾覆!”
大秦为丹炉,百姓为火!
火能成丹,亦能毁丹!
这话正是姜承奕留下的谜底。
不过他其实也没想着扶苏能解开这个谜底。
这只是他为了留下神秘感,保证自己下次放风时还能吃到纯天然烧鸡的一种手段而已。
其实这句话看似生僻,但若是换个说法,就是后世人尽皆知的一句话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时代的局限性下,想要悟出这个本应该由后世顶尖人杰悟出的道理,还是极为困难的。
但姜承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留下的几乎不可能解开的谜语,竟然被嬴政从头到尾全都偷听了去,还将其一五一十转述给了李斯。
甚至还被李斯三言两语就给解出来了!
而嬴政在李斯掀开谜底之后,也有所明悟,喃喃道:“也就是说,他与扶苏一般,也是反对朕焚书坑儒的,想让朕以仁德治国吗......”
“唉......”
嬴政一声长叹。
他心中忽然之间便失去了对姜承奕全部的知己之感。
就好像一片洁白的月光忽然消失。
焚书坑儒一事,实在牵扯到太多太多。
这是想要快速将思想尽可能整合,让国家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大一统所必须要有的阵痛!
这也是他与冯去疾、李斯等忠臣商议许久过后才做下的决定。
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若是用姜承奕的话来说,那就是罪在当下,功在千秋!
姜承奕既然不懂他为何焚书坑儒,自然也不会懂他。
也对,姜承奕毕竟是个被牵连的方士,又怎么可能认为他焚书坑儒是正确之举呢?
可下一刻,他有些惆怅的思绪却被李斯确信不疑的声音拖回了现实:“陛下,非也!微臣认为,这姜承奕是赞同您焚书坑儒之举的!”
“为何?”
嬴政没反应过来,皱着眉头问道。
“三枚丹药,象征三个阶段。若是朝廷不以严苛律法治国,以所谓仁政治国,便为‘小火’。朝堂内抑或民间便会逐渐出现不臣之人,虽然可能看不见,但却会在暗地里不断蚕食我大秦的国运!”
“所以微臣断言,姜承奕定不会认为我等应当如此治国。而以他的才智,既然能想明白这层,就决然不会认为陛下焚书坑儒之举是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