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请愿 (第1/2页)
两天后的清晨,京城的天空仿若被饱蘸浓墨的巨笔肆意挥洒,铅灰色的乌云层层堆叠,沉甸甸地悬于众人头顶,似触手可及,压抑之感如潮水般涌来,让人喘不过气,仿若在悄无声息却又无比笃定地预告着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汹涌来袭。王府门口,一夜之间,好几百个儒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皆身着清一色的青衫,在这暗沉压抑的天色笼罩下,恰似一片透着凛冽肃杀之气的青黑色树林,散发着不容小觑的气势。他们高高举着的牌子上, “捍卫圣道,驱逐邪说”“儒学正统,不容亵渎” 等大字笔锋刚硬,力透纸背,仅是瞧上一眼,便能深切感知到他们内心正憋着一肚子怒火,已然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人群之中,激昂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仿若要将这令人几近窒息的压抑苍穹冲破,直冲云霄。儒生们的呼喊声在压抑的空气中回荡,仿佛要将整个京城的沉闷都驱散。王夫之站在队伍前列,目光坚定而炽热,他心中既有对儒学正统的捍卫之情,又隐隐担忧着这场请愿的走向。昨夜与温体仁的交谈,仍如阴霾般笼罩在他心头,让他在决心之中多了几分纠结。此刻,他望着身旁群情激奋的儒生们,深吸一口气,试图将内心的不安压下,准备在这场请愿中为儒学发出最有力的声音。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昨日,彼时那一番交谈,恰似一把锐利的双刃剑,直直地插入他的心间。温体仁踏入书房之际,脸上堆满了假笑,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看似和煦却暗藏凛冽的风。一番寒暄过后,温体仁话锋一转,信誓旦旦地承诺,要举荐他入翰林院。翰林院,那是多少文人梦寐以求的殿堂,踏入其中,便意味着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觅得一方施展抱负的天地,实现自己多年来经世济民的宏愿。可紧接着,温体仁话里话外抛出了条件 —— 在即将到来的西学论争中,需附和自己打压西学的主张。
那一刻,他仿若置身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心中天人交战。纠结与愧疚,恰似两条致命的毒蛇,在心底来回撕咬,每一下都痛彻心扉。理智在耳畔低语,这是难得的晋升之机,错过此番,不知还要在这宦海之中浮沉多久;而良知却如洪钟般轰鸣,西学之中诸多精妙之处,怎可因一己私欲,随波逐流去打压?那些源自西方的天文历法、器械制造之学,曾令他眼前一亮,也为国家的革新带来曙光,怎能因温体仁的一己之私,便将其弃如敝履?理智与良知激烈碰撞,火花四溅,烧得他满心焦灼,难以抉择 。可转瞬,京城街巷中宣扬西学的喧闹声、学子们对传统儒学质疑的目光,如潮水般涌入脑海。如今,儒学被西学冲击得摇摇欲坠,圣道仿佛风雨中飘摇的孤舟,随时有倾覆之危。念及此处,王夫之牙关紧咬,目光重新坚定起来。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虽艰难苦涩,却都是为了守护心中那片神圣的儒学天地,为了传承千年的文脉,为了万千学子的信仰,纵千夫所指,亦无怨无悔,一切皆值了 。“王先生,时间到了!” 旁边一个年轻的儒生,神色紧张又有点期待,凑到王夫之耳边小声提醒。
王夫之深吸一口气,胸膛之中仿若关着一头困兽,那股愤懑与不平在体内横冲直撞。随着这一口气缓缓吐出,他定了定神,目光中满是坚定,毅然往前迈了一步。刚要开口陈说心中的正义与诉求,蓦地,眼角余光瞥见远处路上陡然扬起一阵尘土。那尘土自天际蔓延而来,仿若一条黄龙张牙舞爪地奔腾,气势汹汹。眨眼之间,一队官兵骑着高大健硕的战马,如疾风骤雨般风驰电掣地冲了过来。领头的将领身材极为魁梧,身披亮银色的铠甲,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脸上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只见他猛地一拉缰绳,那匹高头大马好似通了人性,前蹄高高抬起,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嘶鸣。将领扯着嗓子,声若洪钟般大喊:“谁在这儿聚众闹事?赶紧散了!”原本队列还算整齐的人群,瞬间如被惊扰的马蜂,炸了窝般四下散开。原本有序的场面,此刻被慌乱和惊呼声彻底打破,人们推搡着、奔跑着,方向各异,仿佛世界末日来临,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的安危,毫无章法,整个广场顿时乱成了一锅粥。王夫之赶紧走上前几步,挺直腰杆,大声说:“大人,我们是来捍卫儒学正统的。那林宇到处宣扬西学,他的话太能迷惑人,把世道都搞乱了。我们恳请朝廷严惩他,好让大家明白是非!”
将领一听,眉头拧成了个 “川” 字,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满是不屑地说:“放肆!林大人是王爷的二儿子,平时为朝廷南征北战,立了不少大功,哪能让你们这些书生随便污蔑?” 王夫之听了,心里一股火 “噌” 地冒起来,正想据理力争,却发现周围的儒生们已经被将领这话点燃了情绪,众人听闻,一个个义愤填膺,面色涨红,拳头紧握,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去讨个公道。这时,人群里挤出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他扯着嗓子,声如洪钟般喊道:“大人,林宇那厮简直是胆大包天,妖言惑众,信口雌黄!只因其出身名门,身份尊贵,朝廷便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偏袒于他。这般行事,置律法于何地?这朗朗乾坤,难道就没有天理了吗?”将领身后的官兵们见状,下意识地握紧了手里的武器,刀鞘和刀柄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广场上的气氛一下子紧张得像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