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请愿 (第2/2页)
就在这气氛剑拔弩张,紧张到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火药味,众人都觉得下一秒便会拳脚相向之时,人群之中猛地飞出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那石头裹挟着呼呼风声,恰似战场上呼啸而来的炮弹,裹挟着一股决然的气势,直直朝着王府大门砸去。彼时,林宇恰好伫立在王府门口,敏锐地捕捉到那破风声,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反应极快,双脚猛地一蹬地,身体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侧身疾闪。石头擦着他的肩膀边缘飞掠过去,带着凌厉的劲道,重重地砸在王府那朱漆大门之上。只听 “砰” 的一声巨响,木屑如雪花般四下飞溅,那坚实的大门上,瞬间被砸出一个触目惊心的不小坑洞。“谁干的!” 王夫之怒目圆睁,眼睛瞪得仿佛要脱眶而出,里面似有熊熊怒火在燃烧,几乎要将人吞噬。他心急如焚,赶紧转头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搜寻始作俑者。这一瞧,便看见几个身材魁梧壮硕、满脸横肉堆积,眼神中透着凶狠残暴之意的人,他们身形隐在儒生队伍之中,鬼鬼祟祟地相互偷偷交换着眼色,那模样,一看就知道在暗中谋划着不可告人的鬼蜮伎俩 。王夫之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这几颗石头必将成为局势恶化的***。这些来历不明之人混在队伍中,其用心昭然若揭,分明是要将这场原本单纯的儒生请愿,搅和成一场无法收场的大乱子。而一旦局面失控,无论是对请愿的儒生,还是对他们所捍卫的儒学正统,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
王夫之刚暗自攥紧拳头,准备有所行动,却好似空中有无形之人发了隐秘信号一般,刹那间,好几块石头裹挟着劲风,如骤雨倾盆般朝着王府内院呼啸而去。其中一块石头仿若长了眼睛,不偏不倚,重重砸中了一名王府护卫的额头。那护卫猝不及防,凄厉惨叫一声,双手下意识猛地捂住额头,殷红的鲜血却如汩汩溪流,从他颤抖的手指缝间源源不断地往外冒。“反了!反了!” 王府护卫们眼见此景,顿时怒不可遏,纷纷扯着嗓子怒吼,动作利落地抽出腰间寒光闪烁的佩刀。刀光霍霍,恰似闪电划过夜空,紧接着,他们身形如猛虎下山,气势汹汹地朝着请愿人群扑了过去。来请愿的儒生们,大多是平日里只知诵读经史子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何时见过这般剑拔弩张、血腥暴力的阵仗,刹那间便慌了神。一时之间,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尖叫声、慌乱无助的呼喊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混乱不堪、满含悲戚的悲歌。温体仁的轿子悄然停在巷口,巧妙地隐匿在人群投下的阴影里,他的嘴角微微勾起,扯出一抹极为不易察觉的冷笑,藏在袖子里的手暗暗握紧,那眼神中,满是老谋深算的算计,好似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混乱中,王夫之心急如焚,拼命挥舞着双手,扯着嗓子大喊:“大家冷静点,别中了奸计!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可他的声音在这嘈杂混乱、仿佛要把天掀翻的声浪里,就像一滴水掉进了大海,瞬间没了踪影。温体仁瞅准时机,故意提高音量,扯着嗓子喊:“完了完了!儒生公然冲击王府,这是要反啊!” 这一嗓子,就像往熊熊大火里浇了一桶油,局势彻底失控了,王府护卫和请愿的儒生扭打在一起,广场上瞬间一片狼藉,衣服碎片、破碎的牌子扔得到处都是。
消息似长了翅膀,在京城迅速传开,不多时便传入紫禁城的深宫。皇帝得知此事,原本平和的面庞瞬间阴沉,怒容满面,脸气得发黑。他当即召来贴身太监,挥笔疾书,写下圣旨,命其火速赶往午门广场。那太监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抵达广场,定了定神,清了清嗓子,扯着尖细高亢的嗓音宣读起来:“尔等儒生,竟在此聚众闹事,心怀叵测,意图不轨。今圣上口谕在此,速速散去!倘若不听,一律革除功名,此后再无入朝为官之可能!” 这一番话,恰似晴天霹雳,在人群中轰然炸开。原本喧闹嘈杂、乱哄哄的人群,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众多儒生听闻,脸色惨白如纸,彼此对视,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好似被抽去脊梁,不知所措地僵立原地 。王夫之看着眼前一片狼藉,再瞧温体仁假惺惺地上前安抚众人,实则满脸得意,心中豁然开朗,明白这是温体仁精心策划的阴谋。可此时,面对手持圣旨的太监,周围还有虎视眈眈的官兵,他纵有一肚子不甘,也无计可施。在太监不耐烦的催促下,王夫之无奈地带着众人,脚步沉重地缓缓离开。温体仁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恰似一只狡猾的狐狸。这场闹剧,不过是他精心布局,用来扳倒林宇的一步罢了。与此同时,在王府里,林宇捂着微微发疼的肩膀,眉头紧锁,眼神里满是愤怒和警惕。他心里清楚,这场因为西学引发的风波,只是冰山一角,自己面临的危机,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