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征暴敛:苛税下的血泪 (第2/2页)
赵通踩着王掌柜的手背,绣花靴底把指节都碾白了,听着对方的痛呼声,想起小时候被当铺老板踩碎瓷碗的屈辱。他弯腰捏住掌柜的下巴,看着对方眼中的恐惧,恶狠狠地说:“宽限?你当本官是慈善家啊?圣命如山,耽误了修宫室的进度,你我都得掉脑袋!” 余光瞥见柜台暗格里闪过一点翠色,他声音突然变得柔和:“听说你婆娘有对祖传的翡翠镯子,交出来抵税,本官倒是可以网开一面。” 王掌柜惊恐地瞪大双眼,连连摇头:“那镯子是我娘子的命根子啊,求您……” 话还没说完,赵通已经一脚把他踹到一边,大步走向柜台暗格,伸手把那对翡翠镯子一把夺过,塞进怀里,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就好像在宣告这场掠夺的胜利。
当绸缎庄伙计冲上来时,赵通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 —— 他想起自己曾经为了保护妹妹,被债主打断过两根肋骨。但很快,他抽出腰间长刀砍向伙计,刀刃划破空气的尖锐声中,五年前转运使那句 “心慈手软做不得大事” 在耳边响起。看着伙计倒地抽搐,他摸着腰间新得的玉坠,俯下身低声说:“识相点,保你有条活路,不然……” 伙计捂着伤口,鲜血从指缝间汩汩流出,眼神里满是不甘和愤怒,却又无力反抗。赵通带着搜刮来的财物大摇大摆地走了,绸缎庄外,百姓们的怒骂声不断,可这一切,都阻止不了赵通的贪婪行径,他就像一只饥饿的恶狼,在这片土地上肆意掠夺,把百姓的生活逼入绝境。王掌柜瘫倒在地,看着空荡荡的店铺,眼神空洞无神,好像灵魂都被抽走了。而赵通一行人则耀武扬威地离去,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得长长的,就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恶魔,把这世间的苦难和罪恶肆意挥洒。
在城西的贫民窟,腐木门板被税吏一脚踹开的瞬间,李老汉怀里的孙子吓得尿了裤子。潮湿发霉的味道混合着孩子身上的臊气,让为首的税吏皱起了鼻子:“李老头!这都第几次上门了?今天再交不出税,就把你和老太婆押进大牢!” 他一把扯过小娃娃的胳膊,感受着细嫩皮肤下跳动的脉搏,突然想起自己儿子生病时也是这样的触感。但这个念头被上司 “完不成任务就滚回乡下” 的威胁瞬间击碎,他冷笑着说:“听说人市上,这么大的男娃能换不少银子呢……” 听到这话,李老汉 “扑通” 一声跪下,抱住税吏的腿,浑浊的泪水夺眶而出:“官爷,行行好啊,这孩子他爹娘都病死了,就剩这一根独苗,您要是把他卖了,我们老两口可怎么活啊!” 税吏一脚踢开李老汉,冷哼一声:“少废话,今天交不出税,你们全家都别想好过!” 说完,带着手下的人在屋里翻箱倒柜,把能拿走的东西都洗劫一空,只留下李老汉和孙子在破败的屋里抱头痛哭。
与此同时,茶馆里,老茶客们一边拨弄着茶碗盖,一边压低声音咒骂着官府的暴行,生怕隔墙有耳;街头巷尾,卖菜的小贩、赶路的行人,也都交头接耳,脸上满是愤懑之色,纷纷对官府的横征暴敛表示不齿。而在官府衙门内,红木桌椅上的茶盏升腾起袅袅白雾,知府周文远看着师爷递来的密报,指甲在 “抗税百人” 四个字上反复摩挲,宣纸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他想起二十年前刚进入官场时,也曾在赈灾粥棚里亲手喂过老妪,可如今案头堆积的弹劾文书,每一封都写满了同僚因为 “办事不力” 被抄家的悲惨遭遇。崇祯年间,官员考核中增设 “边防考核”“剿匪考核” 等项目,一旦某项不达标,便会遭到严惩。前任知府就是因剿匪不力,在 “外察” 中被评定为 “不称职”,不仅丢了乌纱帽,还被抄家问罪。
“慌什么?不过是些**闹事,能翻出什么风浪?” 知州周文远听闻城外抗税民众聚集的消息,挑了挑眉,眼中满是轻蔑与不屑。他悠然自得地端起面前那盏精致的茶盏,茶盏上绘着繁复的花纹,触手温热。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滑过舌尖,他却无端感觉泛起一股铁锈般的腥味。他下意识地将茶水当作镜子,对着照了照,瞧见官帽上那颗象征着品级的红宝石有些歪斜,心中一紧,连忙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其扶正,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对这顶官帽的珍视。待确认官帽端正,他才满意地抬起头,眼神中重又恢复了傲慢。“派三百兵丁过去,见人就打,把为首的三个给我揪出来,当众斩首!” 他声音并不高昂,却裹挟着一股令人胆寒、不容置疑的狠劲,仿佛人命在他眼中不过是草芥。“不过是杀鸡儆猴罢了,只要咱们手里有兵有权,这些泥腿子还能翻天不成?告诉下面的人,谁敢给抗税的人通风报信,一律满门抄斩,绝不留情!” 说罢,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窗外,突然一声惊雷炸响,震得窗棂嗡嗡作响。周文远猛地一抖,抬眼望去,雨幕如注,模糊了视线。电光如利刃般划破夜空,刹那间,他下意识地望向地面,只见自己的影子被闪电粗暴地拉长,竟与五年前刑场上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官员重叠在一起。彼时,他初入官场,周身散发着蓬勃朝气,满心都是对正义的热忱,坚信对违法乱纪之徒严惩不贷,便是践行正义之道。每一次监督行刑,他都目光坚毅,觉得自己是在为世间公道主持大局。可时光的车轮无情地碾压,如今的他,深陷官场考核的泥沼,为了能在严苛的官场评级中站稳脚跟,保住这得来不易的官位,却不得不举起屠刀,对奋起反抗苛税的百姓施展残酷镇压的手段。师爷听了,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担忧之色,却也不敢多言,只是躬身领命,匆匆离去,准备安排兵丁执行这残酷的命令。周文远望着师爷离去的背影,目光逐渐变得空洞,手中的茶盏已然冷却,却浑然不觉。窗外的雨越下越大,雨滴猛烈地敲击着窗棂,好似在为这即将到来的血腥镇压奏响前奏。 衙役们在街巷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他们每到一处,都伴随着百姓的哭号与哀求,可这些声音在他们耳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杂音。他们眼中只有那白花花的银子和能用来充数的财物,全然不顾百姓们已被搜刮得家徒四壁,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雨滴顺着窗沿滑落,打在窗下的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仿佛是百姓们无声的泪。周文远放下茶盏,站起身来,缓缓走到窗边,望着那被雨水模糊的街巷,心中泛起一阵莫名的不安。他知道,这一场血腥镇压,或许能暂时平息百姓的反抗,却也会在他们心中埋下更深的仇恨种子。但在这崇祯朝严苛的官场生态下,他又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呢?
思绪飘远,他想起洪武年间,户部侍郎郭恒利用职务之便,和各地官员暗中勾结,侵吞官粮数额巨大,行径令人发指。消息传到皇帝耳朵里,朱元璋大发雷霆,立刻下令彻查此案。一时间,朝堂上下人人自危,数百官员因为涉案被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而如今崇祯朝,官员们为了应对严苛的考核,同样不择手段地压榨百姓,与郭恒之流又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了在官场生存,周文远只能狠下心,选择对这些手无寸铁的民众痛下杀手。一想到这儿,周文远心里五味杂陈,愧疚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却又被无奈的情绪层层包裹。然而,在这复杂情绪的最深处,是他对权力和利益难以割舍的妥协,这份妥协让他在背离初心的路上越走越远,再也回不了头。在百姓的怨声载道中,一股愤怒和反抗的情绪,正在蜀地百姓心中悄悄滋生。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还沉浸在权力带来的快感和对财富的贪婪中,根本没察觉到,一场风暴正在暗处悄悄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