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这个灯笼,挂上去 (第2/2页)
宋夫人顿了顿,脸上露出几分踌躇:“还说,想趁着出阁前,去江南散散心。她想着稚京妹妹本就是江南人士,对那边熟悉,想请稚京妹妹陪她同去,也好有个伴。”
此话一出,陈氏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去江南?陪宋安澜一起?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
李稚京虽是她娘家的侄女,可毕竟是寄人篱下,平日里除了那张脸能看,并无半点用处。如今竟能得宋安澜的青眼,这不就是一根现成的,能攀上宋国公府的藤蔓吗?
她心中狂喜,面上却不动声色,故作为难地蹙了蹙眉:“这……倒也不是不行。只是稚京这孩子身子弱,江南路途遥远,我怕她……”
“姜家姐姐尽管放心!”宋夫人立刻接话,将一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在苏州有自己的宅子,也留了管事和一众婆子小厮。此去一路上,车马护卫,一应俱全,绝不会让两个孩子受半点委屈。就当是……让她俩去咱们江南的别院住上一阵子,游游园子,听听曲儿,散散心罢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陈氏哪里还有不应的道理。
她脸上的笑容几乎要咧到耳根去,连连点头:“既如此,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能陪安澜小姐解闷,也是我们稚京的福分。只是这一路上的花销便由我们宋家一力承担!”
“姐姐说哪里话,都是一家人,提这个就外道了。”宋夫人笑着打断她,一锤定音。
于是,这桩看似荒唐的江南之行,便在两位各怀心思的当家主母的笑谈中,轻而易举地定了下来。出发的日子,就定在三日后。
宋夫人和宋安澜心满意足地走了。宋安澜临走前,还冲着李稚京挤了挤眼睛,那神情仿佛在说:你看,我搞定了吧。
李稚京垂眸浅笑,温顺依旧。
送走了客人,陈氏拉着李稚京的手,脸上的满意几乎要溢出来。她破天荒地夸了李稚京好几句,又叮嘱她此去江南,定要好好伺候宋安澜,万不可惹她不快。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该知道怎么做。”陈氏拍了拍她的手背,意有所指,“宋家是何等的门楣,你若能与安澜小姐交好,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李稚京低眉顺眼地应着:“是,主母,稚京都记下了。”
夜,深了。
喧嚣了一日的姜府终于归于沉寂。李稚京的院子里,只亮着一盏昏黄的烛火。
她坐在窗前,看着窗外那轮残月,神情淡漠。
她静坐了许久,直到月上中天。
“碧溪。”她轻声唤道。
“小姐,奴婢在。”碧溪从外间走了进来。
李稚京站起身,走到妆台前,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拿出了一个精致的物什。那是一盏用整块羊脂白玉雕琢而成的灯,灯的形状,是一弯惟妙惟肖的上弦月,月牙的尖角上,还系着一根银色的流苏。
这是那夜,顾元祁留下的东西。
“把这个,”李稚京将月亮灯递给碧溪,声音清冷如水,“挂到院子门口那棵海棠树最高的枝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