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岁岁文学 >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 第20章 太子所奏,颇具见地。

第20章 太子所奏,颇具见地。

  第20章 太子所奏,颇具见地。 (第1/2页)
  
  唐朝贞观年间,望日大朝乃每月十五日举行之重要朝会。
  
  至贞观十六年,朝会制度已颇为完备。
  
  是日,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员皆需参与,于凌晨时分齐聚宫门外等候。
  
  宫门开启后,百官依品秩列队入宫,经承天门、嘉德门,终至太极殿前广场依班序肃立。
  
  文官居东,武官列西,各依品阶排列。
  
  皇帝御太极殿,百官行礼后,由宰相主持朝会议程。
  
  议题多预先拟定,由相关部门奏报,百官可发表见解,终由皇帝裁决定夺。
  
  寅时三刻,长安城尚沉浸于黎明前的晦暗之中,皇城承天门外却已灯火灼灼。
  
  各色官服的朝臣们按品阶肃然列队,静候宫门开启。
  
  黑暗中但闻官员们细微的呼吸与偶尔一两声压抑的咳嗽,气氛庄重肃穆。
  
  卯时正,宫门缓缓洞开。
  
  在御史大夫马周及诸御史的监督下,朝臣们依序经承天门、嘉德门,终至太极殿前宽阔的广场。
  
  文官列东,武官列西,各依品阶站定。
  
  此时天色微明,太极殿的巍峨轮廓于晨曦中逐渐清晰。
  
  辰时初,钟鼓齐鸣,太宗皇帝李世民御临太极殿。
  
  百官在赞礼官的唱导下,整齐划一行叩拜大礼。
  
  礼毕,朝会正式开始。
  
  依既定议程,先由各部尚书奏报常规政务。
  
  民部尚书唐俭奏报各地春耕情状,户部尚书刘洎呈报赋税征收进度,兵部尚书李勣陈奏边境防务。
  
  太子李承乾立于储君位次,表面专注聆听,实则内心紧弦,惕然等待可能袭向自己的发难。
  
  其目光不时扫过文官队列,尤在御史台官员所在之处稍作停留,眼中竟隐有一丝期待之色。
  
  李世民高踞御座,目光如炬,扫视殿内群臣,终落于太子身上。
  
  其留意到李承乾今日神态迥异往日,非复那般或畏缩或叛逆之状,反是一种奇特的专注与期待,心下不由微感讶异与好奇。
  
  立于百官前列之魏王李泰亦察觉太子异常。
  
  其微侧其目,见李承乾背脊挺直,目光炯异往日,心下不由疑云暗生。
  
  司徒长孙无忌位列文官班首,看似目不斜视,然余光如丝,细细察量太子。
  
  其见太子今日神态沉静,举止合度,与往日那个或暴戾或阴郁的太子判若两人。
  
  中书令房玄龄、侍中魏徵等重臣亦皆留意到太子之变,各自心下思忖。
  
  常规政务奏报既毕,朝会议程遂入预定议题。
  
  及至“徙死罪犯人实西州”一案,殿内气氛明显为之一振。
  
  刑部尚书张亮率先出列奏道:“陛下,西州地广人稀,防务空虚。臣以为徙死罪犯实边,既可减省监禁之费,又可充实边防,实为两全之策。”
  
  民部尚书唐俭立予反驳:“臣以为未妥。死罪犯人多凶顽之辈,若徒置边地,恐生变乱。且西州气候恶戾,罪犯多不堪役使,恐难收实边之效。”
  
  兵部尚书李勣继而陈言:“西州确需充实人户,然死罪犯人非最佳之选。臣奏请可招募良家子,赐予田宅优惠,劝诱迁往。”
  
  户部尚书刘洎摇头道:“招募良家子耗资甚巨。朝廷近年来用兵频繁,国库未充。死罪犯人无需额外支出,最为合理。”
  
  数位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李世民静聆不语,目光不时扫视群臣。
  
  正当争论陷入僵持之际,李世民忽开口道:“太子于此有何见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