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这意味着什么? (第1/2页)
他喘了几口粗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扫视众人。
“都说说看,那跛子的弱点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一击即中,让他在父皇和朝臣面前原形毕露?”
一位面色阴鸷的瘦高文士缓缓开口:“魏王,太子过往劣迹斑斑,皆是其致命弱点。其一,私德不休,与太常乐人称心之事,天下皆知,此其淫乱之证;其二,结交奸佞,与汉王李元昌、侯君集等怨望之辈过从甚密,此其不臣之心;其三,悖礼忘祖,效仿突厥习俗,此其无君无父之实。此三桩,任选其一,皆可做大文章。”
李泰眯起眼:“具体该如何操作?”
阴鸷文士阴恻恻地道:“寻常弹劾,恐难动其根骨。需寻一时机,由一位身份特殊、且与太子有旧怨之人,当面质询,直戳其痛处,逼其失态。只要太子当众暴怒,或言辞闪烁,或行为失措,则其‘悔过自新’之假象,不攻自破。”
“身份特殊?与太子有旧怨?”李泰沉吟片刻,眼中忽然一亮,“尔等觉得……原太子左庶子,于志宁如何?”
于志宁,曾任太子左庶子,因多次直言劝谏李承乾,反遭其憎恶,甚至曾遣刺客夜入其府邸行刺未遂,此事虽被压下,不让在提及,但于志宁对太子的怨惧,可想而知。
且于志宁乃秦府旧臣,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身份清贵,若由他出面质询,分量极重。
众谋士闻言,皆觉此计大妙!
“于志宁对太子心怀怨望,且其人性情耿介,若加以引导,必能成为一柄利刃!”
“只是,如何能让于志宁甘心出面?此人虽怨太子,但向来谨慎……”
李泰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这个不难。于志宁最重名声,亦忧惧太子日后登基对其不利。本王只需让人在他耳边稍作点拨,言太子如今故作姿态,实为秋后算账做准备,若此时不趁机将其拉下马,日后必遭清算。再许其事后重利……不怕他不动心!”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于志宁在朝堂上或是在东宫咨政堂内,厉声质问太子,将太子逼得狼狈不堪的场景。
“好!就以此为重点!你们再去细细谋划,务必将于志宁说动!同时,将太子过往劣迹,尤其是与称心、汉王、突厥习俗相关之事,整理成册,务求细节详尽,人证物证若能罗织……更好!本王要送那跛子一份大礼!”
魏王府的密谋,在夜色中悄然进行。
而两仪殿内的李世民,此刻也并未安寝。
他听着王德详细禀报今日东宫咨政堂内发生的一切,尤其是太子应对的完整过程,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久久不语。
太子的表现,确实再次出乎他的意料。
应对韦思谦的那番引经据典、反诘驳斥,虽与上次两仪殿问对一脉相承,但更显沉稳老练。
旋即,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太子今日这番应对,尤其是对西洲之策的迅速接纳与承诺推动,看似流畅自然……但朕总觉得,过于……工整了。仿佛每一步,都被人预先算计好一般。王德,你说,太子之前……是不是在藏拙?”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难以遏制。
难道李承乾以往的顽劣不堪,有一半是装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