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若陛下察觉…… (第1/2页)
苏勖微微前倾身体,压低声音。
“这意味着,东宫有高人指点。而且,此人对朝堂规则、圣贤经典、乃至陛下心思,揣摩得极为透彻。太子,已非吴下阿蒙。”
程名振不耐地挥了挥手。
“有高人又如何?终究是个跛脚的太子!陛下心尖上的,是魏王!我看这小子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程公此言差矣。”
苏勖摇了摇头,语气凝重。
“正因陛下偏爱魏王,太子此举,才更显意味深长。你们想想,太子为何早不悔悟,晚不悔悟,偏偏在此时幡然醒悟?为何要开放东宫,广纳言论?”
殷元目光一凝:“先生的意思是……?”
“这是一场局。”苏勖斩钉截铁地说道。
“一场陛下与太子之间的对局!”
“对局?”程名振瞪大了眼睛。
“不错。”苏勖分析道。
“陛下对太子日益不满,朝野皆知。魏王势大,觊觎储位,亦非秘密。太子若再不振作,废黜只怕是迟早之事。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太子身边若有能人,自然会教他行此险招。开放东宫,看似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实则是以退为进。其一,可向陛下展示悔过自新、锐意进取的姿态,博取同情,甚至引发陛下愧疚。其二,可借此机会,广纳言论,塑造贤明形象,争取朝中观望派的支持。其三,亦是向陛下示威——太子并非毫无还手之力,若逼得太甚,东宫亦可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殷元深吸了一口凉气。
“如此说来,太子并非坐以待毙,而是要……放手一搏?”
“正是!”苏勖重重地点了下头。
“而且,太子这步棋,走得极妙。他将自己摆在明处,反而让许多暗地里的动作难以施展。陛下如今,怕是也处于两难之地。严厉打压,显得不教而诛,恐失人心;放任自流,又恐太子坐大,尾大不掉。”
程名振听得有些迷糊,但大致明白了意思。
他粗声问道:“那……这与我们有何干系?”
殷元与苏勖交换了一个眼神。
殷元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了落寞与不甘。
“程兄,你我可都是功臣之后,或是曾为大唐流过血汗的旧臣。可如今呢?你我在朝中,可有半点话语权?先父在时,郧国公府是何等风光?如今……呵呵。”
他苦笑一声,将杯中冷酒一饮而尽。
程名振被戳中心事,脸色也阴沉下来:“哼!还不是那位……鸟尽弓藏!用得着我们时,称兄道弟;天下太平了,便将我等晾在一边!那些关陇子弟、山东寒门,反倒爬到了我们头上!”
苏勖适时接口,声音带着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二位,眼下,或许就是一个机会。”
“机会?”殷元看向苏勖。
“对,押注太子的机会!”苏勖目光灼灼。
“陛下与太子对局,局势未明。魏王那边,固然势大,但树大招风,且陛下心思深沉,未必真会行废长立幼之举,那于国本有损。反观太子,如今看似势弱,却因此番举动,博得了不少同情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太子若想站稳脚跟,乃至最终胜出,他需要支持!需要力量!尤其是……需要我等这般,在军中、在旧臣中尚有影响力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