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落日 第五章 砺锋 (第1/2页)
魏军大营内,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徐晃面沉如水,整顿全军完毕,正在等待徐商的回报拔营起寨,未曾想等来的是地上那具几乎焦黑难辨的尸身——那是拼死抢回的副将徐商。几名逃归的残兵匍匐在地,体若筛糠,语无伦次地描述着那场发生于废墟中的、噩梦般的屠杀。
“……营垒空寂无人……忽地,自瓦砾灰烬里、自死尸堆下……窜无数荆州兵……似阎罗狩魂一般……徐将军……未及三合便……”
“住口!”徐晃一声断喝,截断了残兵惊惶的叙述,帐中诸将皆垂首屏息。
“关平小儿,某倒是小觑了你。”一边说一边挥手示意帐内的亲卫把尸首跟幸存的士卒带下去,“厚葬了吧。”
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队率与亲卫们擦身而过进入帅帐,单膝跪地:
“报!将军,已探得荆州军动向!”
帐中顿时寂静。徐晃目光一凝:“报来。”
“关平部两千余众已弃旧营,于东南二里外另立新寨,与关羽中军遥遥相望,营垒简陋,似是仓促而成。伏击徐商将军的敌部旗号为关平亲卫营约六百人,八成披甲。整军后携此前所获之军马物资,向西遁走。末将派出三队斥候尾随,均被敌骑驱赶未能靠近。故其确切去向……已不可知。敌部弓弩甚烈,行事诡谲。”
徐晃听完颔首表示知道了,目光扫过帐内诸将问道:“诸位如何看?”
“西去?欲绕至我军侧后!”
“八成披甲..当为选锋锐士,必是冲着粮道而来!”
“六百人便敢深入?当真狂妄!”
“不可不防!若袭扰粮道,也是麻烦!”
徐晃独断乾坤派徐商折了一阵,此番倒是谨慎了许多,沉吟片刻,决断道:“骑都尉王楷”
一员骁将应声出列:“末将在!”
“再予你轻骑三百,步卒八百,混合编队。即刻西出,追索此敌踪迹。”
徐晃又强调道,“首要之务,将其驱离,不得使其靠近我军粮道及中军。若其避战游走,不必深追,限制其活动范围即可。若遇其主力……贴上去,速报我知。”
“末将领命!”王楷抱拳领命,转身便出帐点兵。
“殷署、朱盖”两将应声出列,“着你二人各领本部人马,交替进攻关平营寨务必溃之,某提中军为尔等压阵。整军,出战!”
帐下众人轰然应诺。
亲卫营获得了俘获的马匹的加强,机动能力更快,战斗意志也更加旺盛,众人在距离老营旧址四、五里外寻了片密林隐藏踪迹,虽正值冬季但襄樊一带属于兼具部分北方特征的南北过渡地带,对衣甲俱全的士卒们来说体感并不寒冷。
从黎明时分完成伏击到整队脱离战场,再到甩掉尾巴亲卫营已是脚不沾地的奔波了大半天,众人也都是饥肠辘辘,裴谦看了看天色,运气好的话能休整到入夜而不被察觉,昼伏夜出是他们的制胜法宝。接下来使陈肃负责安排警戒斥候,使高进领人伐木置简寨,余下士卒由薛勇统带准备餐食,修造器具等等杂活。待诸事收拾停当,士卒们就地取材养精蓄锐时裴谦把营中的骨干聚拢一处,对亲卫营各曲的配置及职能进行了一次初步的划分与重整,营中拣选出百余名眼力好、射术精的士卒配备俘获的军马组成斥候曲,由陈肃统领。再选出百余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士卒集中营里的全甲高盾优先装配组成先登曲由高进统领,剩余士卒暂由裴谦统领薛勇辅之为突击曲。
装备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目前只能尽量通过缴获的方式获取跟补充,但战术素养与技战术则不然,这恰恰是裴谦的长项以及今后要努力的改造方向。
面向全营的技战术指导暂时不具备条件,裴谦就先对所有的基层武吏进行一次集中启蒙亲自示范。
“凡花巧虚式,皆当摒弃,唯求斫阵见血之功!”他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之音。“沙场争锋,唯求疾如电、狠如雷、准如彀!”他抽出环首刀,动作不见花巧,唯有精准与狠辣。
“劈则裂骨,刺则贯札,撩则破腹,格则夺兵!”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短促有力的呼喝,刀刃破空之声锐利刺耳。尤其强调步法与身法的配合,辗转腾挪间,总能将自身置于最有利的发力和闪避位置。
他的刀尖虚点,“喉结、心窍、肋隙、裆阴——甲胄难护之处,便是尔等刀锋所向!一击毙命,毋容反噬!”
都尉亲身示范自然很快引起周围士卒的兴趣,眼中的好奇渐渐化为专注。他们都是厮杀汉,自然看得出这些简洁动作背后蕴含的致命效率。很快,空地上便响起一片沉闷的呼喝与刀刃破风声,众人皆沉浸于这全新的杀戮技艺中。
伐木清出的空地不大,裴谦见围观的人越聚越多便给围观的划定了观战范围让众人都坐下,然后点选了几个伍长什长分成两队进行对抗演练,“三人为伍,背靠而立!”他走入队列,亲自调整士卒的位置,“一人正面迎敌,二人左右策应!攻则同进,守则互援!要如一体,不可独进!”个人技艺之外,裴谦更重战阵合击。
他又示范五人小队如何穿插分割:“三人可为伍,五人亦可为伍,实战时需视战事变化而定不应拘泥,首尾相顾!如臂使指,攻守兼备!遇敌散则围之,遇敌众则断之!”
这种强调协同、掩护、高效杀戮的理念,宛如在这些惯于凭个人勇力厮杀的悍卒眼前,推开了一扇新窗。初时配合生疏,步伐凌乱,甚至偶有碰撞,但在裴谦不断的喝令与纠正下,他们很快便窥得门径,体会到这种战法在混战中的巨大优势。简单的号令与手势逐渐被熟悉,相互配合的士卒间开始滋生出一丝默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