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学术纷争 (第2/2页)
毕竟法家的‘势’这一流派,重的是大势。
什么是大势?
先帝年间,皇长子刘荣得封为太子储君,并解决了自己与东宫太后、尚冠里堂邑侯府馆陶公主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先孝景皇帝刘启的认可;
就此事来说,太子刘荣极大概率会继孝景皇帝,成为汉家新一代的天子,便是浩浩历史大势。
再比如,自当今刘荣太子监国至今,汉家所出现的一系列变化。
——粮食官营,盐铁官营,使汉家府库充盈,中央力量前所未有的强势,这是大势;
而吴楚治国之乱得以平定之后,外加随着中央朝堂愈发强大,此消彼长之下,关东宗亲诸侯愈发式微、愈发无法威胁到长安朝堂中央的统治根基,也是大势。
在对外战争层面,汉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短短五年不到的时间里,先后夺取了河套和高阙,掌握了对幕南地区的战略进攻主动权,并野望河西在即;
这,同样是大势。
而在这样的‘大势’勉强,法家‘势’流派的侧重点,便是顺势而为。
——中央愈发强大,那就做点什么,让中央更加强大,并凭借中央强大的这段时间,来做点有利于子孙后代的事。
粮食官营,盐铁官营,民生民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那就应该顺势而为,逐渐改变法家‘视民为奴、为器’的观点,完成法家内部最重要的一项改革:视人为‘人’。
对外战争连续胜利,国家战略处境愈发安全、乐观,也应当顺势扩大胜利成果,来赢得更久的安宁世道。
可以说,法家重‘势’的这一流派,算是法家这个锋芒毕露,浑身尖刺的学派当中,少有的,能让人看着顺眼、用着舒心的分支。
而且,这个流派虽然重‘势’,主张顺势而为,但也并没有完全摒弃法家剩下两个流派的侧重点。
——‘术’流派侧重的人心、人性,亦或是权术之道,在‘势’流派变成了一切唯君、唯上;
或者说,是‘唯势’。
在当今刘荣大权在握,君临天下的当下,顺势而为,唯天子刘荣马首是瞻。
而‘法’流派的变法精神,也同样没有被摒弃,而是从世俗意义上的‘变国家之法,以强国’,改变为了:该法家之法,以强法家。
这个趋势已经在显露,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尤其是最近这半年,刘荣明显感觉到法家对百姓、对民众的态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
如果是,秦时、始皇嬴政身边的法家,是把天下百姓民都当做嬴秦、老嬴家,亦或始皇嬴政的奴隶、工具、财富;
那在如今汉室,法家已经刻意调整自己的理念,将天下百姓民,视作宗庙、社稷得以延续的根基了。
虽然这个根基,并不是说每个百姓都是根基,而是全天下百姓加在一起,才配得上‘根基’二字,但对一向眼高于顶,是天下人为刍狗的法家而言,这也已经是非常巨大的进步。
更让人心安的事:如果从今往后,法家便此以‘势’流派为主,那往后的法家,也不是不能用的。
甚至是非常好用的!
因为这样的法家,不会再整天嚷嚷着变法图强,也不会整天搞权谋争斗;
想让这样的法家做什么,君王就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来营造‘大势’即可。
好比刘荣——对官僚群体打一棍子给颗甜枣,先搞了一波反腐,然后涨了一波工资;
对官僚的‘严管’形成大事,法家‘势’流派当即就像闻到血腥位的鲨鱼,开始以‘官僚监管制度’为主,向刘荣连连献上可行性极高的策略。
非但献策,而且都表示自己愿意亲身实践,若事不成,提头来见!
再比如,刘荣自即立以来,汉家在对外战争获得的连续胜利,也形成了‘汉家愈强’‘外患愈轻’的大势。
法家‘势’流派同样扑了上来,要么以国家战略视角,为刘荣谋划汉家未来的总体方向,要么以‘外患愈轻’为核心,建议刘荣抓紧机会,做一些过去没条件做的事。
比如:宗亲诸侯。
按照这些法家俊杰的说法,在过去,汉家对宗亲诸侯的忍耐,除了长安朝堂中央确实没有精力、能力,以郡县制治理天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外部军事威胁,使得中央朝堂离不开宗亲诸侯们所贡献出的国防力量。
而现在,外部军事威胁已经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已经到了汉家不再担心匈奴人南下入侵,反倒是匈奴人,需要担心汉家提兵北上,马踏塞外的地步。
如此背景下,宗亲诸侯所提供的国防力量,已经成了长安朝堂不再需要,甚至需要防备的不受控军事力量。
所以,刘荣接下来的侧重点,便应该是解决‘宗亲诸侯绝不能取缔’的另外一个,同时也是仅存的最后一个理由:长安朝堂中央,无力以郡县制尽治天下。
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那宗亲诸侯该取缔取缔,天下该行郡县行郡县,一切都能迅速走上正轨。
从这一项建议,刘荣也不难看出:秦的教训,法家还是总结了的。
而且总结的相当深刻。
尤其是始皇嬴政尽废分封、尽行郡县于天下——这扯到蛋的一步,法家进行了极为深入地分析。
到了如今汉室,法家已经能根据现实状况,提出宗亲诸侯存在的必要性之缘由,并提出:将诸侯存在的必要性解决掉、化解掉,就可以让诸侯不必再存在了。
如此进步,让刘荣老怀大慰。
却是让其他学说——尤其是不甘心就此离开历史舞台的黄老学,以及原以为胜券在握的儒家,都生出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若是刘荣下场干涉,或许还能化解这股危机感。
但在刘荣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这原本只是‘危机感’的奇异情绪,却迅速转化为了各学派之间的纷争。
表现方式是学术纷争。
但刘荣很清楚:黄老、儒、法,乃至于墨、名、纵横、阴阳等各家学说之间,绝不仅仅是‘学术纷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