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不得不慎 (第1/2页)
李云这个人,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向来很听劝,而且不管是大事小事,他都会听一听意见,尤其是当事人的意见。
尤其是一些他不太懂的行业,皇帝陛下向来很尊重当事人的意见,哪怕是他颇懂的军事方面,只要他没有亲自领兵,一般都是尊重前线主将的意见,不会擅自干涉。
但是这一次太子出巡,或者说太子代天子出巡的事情,在这一场大朝会之前,李云没有跟任何人商量过,即便是薛皇后,他也没有提前知会。
要知道,大朝会更多情况下,其实是宣布事情,而不是议论什么事情,在宣布事情之前,都已经提前商定好了。
这一次,李皇帝可以说是搞了个突然袭击。
但是天子权威深重,而且这个事情合情合理,不管是太子还是朝臣,都不可能在大朝会上跟皇帝陛下唱反调。
因此这个决议,很顺利的通过了。
大朝会散了之后,皇帝陛下背着手去了后院,太子殿下则是留在了太极殿里,有些茫然的看了看附近的几位大臣们。
宰相们都没有离开,户部尚书卓光瑞,也很有默契的留了下来,太子殿下很快回过神来,看向了杜相公,杜相公对着太子拱手道:“殿下,陛下对江东新政很看重。”
太子殿下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苦笑道:“我瞧出来了,只是正因为如此,我才担心做不好,惹恼了父皇。”
杜相公与几位相公对视了一眼,然后把太子拉到了一边,低声道:“殿下相信臣否?”
太子殿下看着杜谦,正色道:“若不信相国,朝堂上便没有我可信之人了。”
“那好,殿下要记住臣一句话。”
杜相公微微低着头,开口说道:“殿下到了江东之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做好东巡的事情,沿途若是见了贪污腐败,该惩治也可以惩治,新政的事情,殿下务必上心,一定要尽可能去做,做成了,自然是好。”
说到这里,杜谦便没有说下去了。
作为政治人物,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相当直白,相当有诚意了。
能做成自然是好,做不成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皇帝想看到的,其实是太子殿下对新政的态度,而不一定是做事的能力。
毕竟新政的具体事务,也不是太子去负责,张遂等地方官,以及国舅爷陆柄,都在江东,还有户部的人具体负责,太子殿下到了江东,也就是个监督的角色。
杜谦几句话,就点出了太子殿下这一次东巡的要点,太子用感激的神色看了看杜相,诚心诚意的欠身,拱手行礼:“多谢相国指点。”
杜谦连忙还礼,摇头道:“不敢当,不敢当。”
太子殿下又跟其他几位重臣说了几句话,这才离开了太极殿。
太子殿下离开之后,姚相公走近了几步,对着杜谦微微低头道:“杜相,这事您事先…”
杜谦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他也看了看姚仲,后者微微摇头,然后默默说道:“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做成了。”
杜相公想了想,然后看着姚仲,正色道:“居中兄,二十年了,大事情上,陛下从来没有错过。”
姚仲闻言一怔,随即缓缓点头,喃喃道:“像是先天神圣,生而知之。”
这一句话,让杜相公也怔在了原地,他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今天是开年第一场朝会,中书恐怕事情多多,居中兄你去中书主持局面罢,我去同陛下说说话。”
从前中书事务,多是卓光瑞主持,如今卓光瑞不在了,大多数事情都是姚仲在做,其他两位宰相辅佐,而杜谦,则是把握大的方向。
听了这话,姚仲默默点头,对着杜谦拱手道:“杜相,陛下看起来态度坚决,您当心言辞。”
杜谦笑了笑,拱手还礼,然后一路来到了后殿,此时后殿里,皇帝陛下正在翻看一份份文书,杜相公上前,帮着整理了一番散乱的文书,然后叹了口气:“陛下怎么这般心急。”
李皇帝头也没有抬,只是笑着说道:“他也二十岁了,我二十岁的时候,都已经在宣州组建缉盗队了。”
“而且,我也不算很心急。”
皇帝陛下抬头看了看杜谦,神色平静:“这些事情,在一点一点推进,我想让他身体力行,亲眼看一看成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