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不得不慎 (第2/2页)
“他还年轻,我也不算老。”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他还有很长时间去看,去学,十年学不会,二十年总能学会的。”
话说到这里,杜谦已经完全能够感受皇帝陛下的真实用意,他想让太子殿下,与新政完全的绑定在一起。
说着,李皇帝继续说道:“你们也不用担心我为难他,江东的事情,他如果办的漂亮,等他回来,我就开始让他接手一部分国政。”
此前,太子只是参政议政,但哪怕是在中书,他都没有什么拍板的权力,说白了,就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学习者。
但是如果接手国政,那就不一样了,皇帝让太子接手的事情,太子就真的能够做决定,而且大多数时候,哪怕太子的处理结果有一些错处,皇帝也不会否决,不会拂储君的面子。
到时候,就是真正的接过权柄。
杜谦想了想,然后欲言又止。
皇帝陛下拉着他坐下,然后笑着说道:“受益兄大概是想说,如果太子没有做好,又当如何?”
杜谦默默点头,没有说话。
李皇帝神色平静道:“这一次没有做好,那就下一次,我十年二十年应该死不了,他的机会还很多,等哪天他能独当一面了,就让他在洛阳监国,我也可以四处走动走动,说不定能亲自去一趟关外,看一看关外的契丹人如何。”
杜谦闻言,想了想,然后对着天子笑道:“若真有那天,陛下记得也把第二代中书给选出来。”
“到时候臣要是还能动弹,便陪着陛下,四处走动走动。”
皇帝陛下看着他,很痛快的点头:“等新政一成,我们这些老兄弟,就可以稍微歇一歇了。”
…………
傍晚时分,甘露殿里,一张酒桌两边,坐着兄弟两人,晋王爷坐在李云对面,深深低着头说道:“二哥,我在京兆府十年,京兆府出了事情,便跟我脱不开干系,这个事情哪怕你不提,我也不能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他说的是去年万寿长春节,皇帝遇刺的事情,当天天子的行踪,便是京兆府有关人员透露出去的,那个时候,晋王刚刚离开洛阳没有几天时间。
因为这个事情,洛阳城里甚至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是晋王谋划了这个事情,仓促离开洛阳,则是为了给自己开脱责任。
李皇帝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他,只是问道:“这一路上,老三跟着你,可还听话?”
李正挠了挠头,开口说道:“三郎挺安分的,对我也很尊敬,他们这一代人,可比我们这一代人,规矩多了。”
李云默默点头,开口说道:“规矩就好。”
“三叔身体怎么样?”
听了这话,李正沉默了一会儿,微微摇头:“一天不如一天了,好在他已经不在军中任事,在家里休养,说不定养个几年时间,能养回来。”
李云点了点头,问道:“带三郎去苍山大寨了没有?”
“去了,自然去了。”
晋王笑着说道:“他的名字,就是来自于苍山大寨,如何能不带他去看一看?我还带着他,在山上住了两天,不过他娇生惯养,住不习惯,住了两天,还发了一场风寒。”
李皇帝哑然:“想是冻的。”
皇帝陛下给李正倒了杯酒,默默说道:“如今能办事的,就只有这三个孩子,他既然规矩,往后就让他开始接手皇室的产业罢。”
李正应了声好,然后有些好奇,问道:“今天朝会上,二哥为什么突然要让太子东巡?”
李云仰头喝了口酒,神色平静:“不行吗?”
晋王爷给他添酒,笑着说道。
“就是好奇。”
“一来,让他去办差事,顺便看一看下面百姓们过的是什么日子,这样将来,他才能够以民心为己心。”
“二来。”
皇帝陛下默默说道:“二来,他在咱们这些长辈身边,显露出来的,未必是他。”
“我想让他出去走一走,看看离开洛阳之后,是不是还藏了另外一个他。”
晋王爷闻言,目瞪口呆。
李皇帝又喝了杯酒,看了看李正,长叹了口气。
“事关天下无数人,我不得不慎重。”